135-1060-0256
如何设计更好的个性推荐?
发布时间:2018-3-5 16:52:18来源:本站原创字体:
我建议个性推荐可以获取更加细致的信息,以此让推荐变得更加个性定制化。

这里的关键在于理解人们喜欢或不喜欢背后的原因。



长按喜欢/不喜欢选择操作理由

上面的动画中,我用 Spotify 作为案例展现了实现方式。当长按“不喜欢”按钮时,界面显示选项让用户选择理由:

•是不是播放次数太多了?


•不适合现在的场景氛围吗?


•让你想起了不好的会议?


对“喜欢”的处理也一样:

•让你想起了开心的回忆?


•喜欢歌词表达的含义?


•有去这个乐队的所有演唱会吗?


如果推荐算法能够达到这种细致程度,我能够想象它对用户的理解会有多深入。例如你最近单曲循环的一首歌将来会提醒你这段时间的经历。或许有一种类型的音乐你只会在入睡时听,而不会混杂在日常生活中。这样总比单纯二进制的喜欢/不喜欢有用多了。

界面细节

本次案例中,我使用的是产品已有的交互形式,借鉴了“长按预览”功能。在保留单击“喜欢”/“不喜欢”简单操作的同时,也用不打扰的方式允许用户提供更多信息。

尽管长按是 Spotify 存在的操作,我还是希望提供一点使用指引来让这个功能不仅被限于高级用户。如果使用现有的提示弹窗,在单击“喜欢”之后, 将看到以下的内容:



简单的操作指引

当前 Spotify 每周歌单发现的播放页上,取代“喜欢”和“不喜欢”操作的是“随机播放”和“循环播放”。不过我认为在听推荐歌单和电台时,了解用户喜好会更加重要一些。所以在播放推荐歌单和电台时,播放顺序可以移动到“更多操作”的菜单中。对于用户自建歌单的播放页,依然可以保持当前的形式。



目前 Spotify 的播控两边的按钮是“随机播放”和“循环播放”



试把“随机播放(Shuffle)”和“循环播放(Repeat)”放到“更多操作”的菜单里

总结

虽然这次的案例是受限于已有的 Spotify 框架,但是相信背后的理论观点适用于很多像 YouTube、Netflix、Podcasts 这样的内容推送平台。要深刻理解个性推荐的时机和理由,来自用户声音也是很宝贵的。在通过大数据观察趋势时,这一点将变得更加重要。无论任何,我希望这些想法能够对提高推荐算法起到作用。

——

Z Yuhan:我翻译文章不一定代表绝对赞成原作者的观点,并且原作者提出一种观点时也未必坚定认为它绝对正确。个性推荐在未来的可能性还有很多,本文提出了一种假想,不论你是否赞同,欢迎在评论区探讨。

返回